iT邦幫忙

6

使用者體驗:專注需求,而非UI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圖文完整版

我所認知的使用者體驗,絕非設計好看好用的系統介面而已。一套效能差又年久失修的爛系統,就算是換上了華麗的介面,它就只是一個好看的爛系統而已。這就像是一個病人已經病入羔荒,要接上葉克膜,要找的應該是是熟悉心肺循環的醫師,而不是還在找皮膚科醫師要動醫美手術。

一個UI各自表述
人稱UX之神的賈伯斯,他本身不會寫程式,也不會動手做設計。在他的腦海中始終有一個具體,但無法解釋的想法,透過蘋果設計人員實作出無數個產品原型,經過無數次的討論,才把賈伯斯的需求具體化成為產品功能。在設計期間,賈伯斯常常是今天滿意的設計,明天就看不順眼了;或者,昨天罵的很慘的設計,今天變得很欣賞。同樣一種設計,隔天喜惡大變。

可見設計是非常主觀的。當我們在抱怨使用者對於UI設計總是有很多想法,一直在變化,想想神都如此,何況是我們凡人。而且,當一個人對系統功能和業務需求都不熟悉的時候,UI設計就成了最廉價可以被挑惕的事了。

使用者需求或期望,傻傻分不清
我過去沒有機會參與真正的UX專案,可是曾經夢到過,某些號稱專注UX的專案,充其量是比較貼近專注「使用者期望」(User Expectation,也算另一個UX),就是某些權威級的使用者(通常是主管級)說什麼,我們就做什麼;他們要求按扭往上移一點,配色深一點,字體大一點,用字(wording)改一點,大家就配合修改,最後系統上線了,使用者覺得系統有按照他的期望去設計的,賓主盡歡,好棒棒!

可是,這不是使用者體驗吧!

不是只有UI
真正的UX,是建構在使用者的需求之上,是使用者操作過程當中的感覺,如果說使用者介面UI是人與產品互動的方法,那麼使用者體驗UX可以說是人與產品互動的感覺,它更在乎的是使用系統的整體感受,不只是UI而已。

當然,從上面使用者期望的例子來看,如果不按照使用者期望去設計,他們不爽了,使用系統的整體感受不佳,導致使用者體驗不好,那麼到底要不要管使用者期望呢?

回到UX的定義上:真正的UX,是建構在使用者的需求之上,是使用者操作過程當中的感覺。我想,使用者體驗仍需基於使用者的需求,也就是回歸到當初要建置這個系統的原始需求,是要解決什麼問題,而不要執著在系統介面和操作上鑽牛角尖。

賈伯斯有一句名言:「我討厭笨蛋,但我做的產品連笨蛋也會用」,所以從使用者需求出發,專注在使用者體驗,才能設計出笨蛋也會用的系統。

不要幫使用者想太多
在系統設計上,也不要陷入專家陷阱,我們總自以為是專家,最懂使用者的心,都會事先用專家的角度,幫使用者想到很多想做的東西。很多耗無用處的附加功能常是這樣出現的。

不可以犧牲系統效能和可維護性
使用者體驗不是最重要的事,不要因此犧牲系統效能和可維護性(maintainability),這三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,是需要被討論的,必要時要妥協與取捨 (還記得前面爛系統的例子嗎),可維護性指的是系統整體的維護成本,講白話就是說,別人能否有效修改你寫的程式碼。

不是所有系統都需要UX
因為UX在實作上會造成額外資源的投入,短期內不一定看得見成效。如果預算有限,建議只針對營利產品加強使用者體驗,總要先在產品設計上討好消費者,以幫助公司獲利;行有餘力,才加強非營利、功能性的產品的UX,例如公司內部的請假系統,可以用就好,不就是請個假而已,還管UX,是要逼死誰,大公司老闆不也說過「不爽不要用!」

在關注使用者體驗的同時,也要留意以下幾點:
-裝置的轉變:除了網頁版之外,應考量到手機和平版等不同的裝置,有不同的設計。
-開發模式的轉變:各個階段都需要的使用者的參與,要注意使用者的反饋,再來修正系統。
-前端技術推陳出新,要多關注有助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新技術(或新的前端套件),才不致於自己刻個半死,結果發現有人已經寫好套件的窘境
-應多涉略不同的設計流派,如扁平化設計 、metro design、material design等,這些設計樣式是由專業設計師所設計的,背後都有學理基礎支撐,如色彩學、心理學等,是很好的參考樣板

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一尾
iT邦研究生 1 級 ‧ 2015-06-10 09:56:25

有在coding的人或許可以看看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